艾朵堡西点西餐教育是经河南省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,是一所高端西点西餐培训学校,致力于技能培训、开店加盟、技术升级全套教学服务,是中国西点西餐培训行业领导者。
烘焙食品中的色、香、味、形是影响烘焙食品质量的重要因素。烘焙食品的熟制过程是烘焙食品中各种物质发生复杂的物理、化学及生物学变化的过程。这些变化不仅使食物易于被人体吸收,还会发生色泽、香气、滋味和形态的变化。在烘焙实践中,如何保持和赋予食品良好的色、香、味、形,是烘焙师们应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。
一、食品中的色泽食品中的色泽是鉴定食品质量的重要感观指标。食品色泽的成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:一是食物中原有的天然色素,二是食品加工过程中配用的合成色素。
1.食品的着色料:食品的着色料依据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大类。食用天然色素都是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出来的,是食品的天然成分。其存在形式有两种,一种是在新鲜原料中眼睛能看到的有色物质;另一种是食品原料本来是无色的,但在食品原料加工过程中,由于化学反应而呈现出有颜色的食品。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有:叶绿素、类胡萝卜素、姜黄素、甜菜红、红曲色素、虫胶色素及焦糖色素等。食用天然色素使用安全,不受剂量限制,是着色料的发展方向。人工合成色素在目前食品生产使用比较普遍。人工合成色素较天然色素色彩鲜艳,坚牢度大,性质稳定,着色力强,可以任意调色。但合成色素多以煤焦油为原料,通过化学合成而得,有不同程度的毒性。因此,在食品卫生标准中,对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有严格要求。目前,允许使用的色素只有5种,即苋菜红、胭脂红、柠檬黄、靛蓝和日落黄。
2.食品在加工和熟制过程中色泽的变化:食品在熟制过程中的色泽变化是极其复杂的,它与食品的组成成分、加热介质的性质、温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。
褐变:褐变是食品比较普通的一种变色现象。当食品原料进行加工、贮存或受到机械损伤后,易使原料原来的色泽变暗,或变成褐色,这种现象称为褐变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,有些食品需要利用褐变现象,如面包、糕点等在烘烤过程中生成的金黄色。但有些食品原料加工过程中产生褐变,不仅影响外观,还降低了营养价值,如水果、蔬菜等原料。
褐变作用按其发生机制可分为酶促褐变及非酶褐变两大类。酶引起的褐变多发生在较浅色的水果和蔬菜中,如苹果、香蕉、土豆等。 当它们的组织被碰伤、切开、削皮或遭受病害时往往容易发生。在实际工作中,可采取热处理法、酸处理法和空气隔绝等方法防止食物的褐变。因为酶在45℃以上、ph值在3.0以下以及被加工的原料浸泡在清水、糖水或盐水中都能防止酶促褐变的形成。
非酶褐变是不需要酶的作用而能产生的褐变作用,它主要包括焦糖化反应和美拉德反应。焦糖化反应是食品在加工过程中,由于高温使含糖食品产生糖的焦化作用,从而使食品着色。因此,在食品加工过程中,根据工艺要求添加适量糖有利于产品的着色。
美拉德反应是食品在加热或长期贮存后发生褐变的主要原因,反应过程非常复杂。在实际工作中,若需要控制非酶引起的褐变,可采用降温、亚硫酸处理、降低ph值、降低成品浓度或使用不易发生褐变的糖类等方法控制非酶褐变。
淀粉水解:淀粉很容易水解,当它与水一起加热时,即可引起部分分子的裂解。在淀粉不完全水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糊精,糊精在高温下由于焦化作用生成焦糊精,食品在烘烤或炸制过程中可产生黄色或棕红色。
食品本身含有天然色素,如胡萝卜类色素、花黄素及植物性鞣质等,在一定条件下可使食品产生或改变其色泽。
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或熟制过程中可添加适量色素,以改变或突出某些产品的色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