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经典的教育方式分为: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、社会教育和圣贤教育,其中各种教育形式都离不开中华经典教育。他着重提出,在人生的不同阶段,要进行不同形式的中华经典教育:零岁至三岁的幼儿养性教育阶段,根据幼儿德性纯正、心如明镜的特点,用中华优生优育的经典,教育幼儿健全人格;三岁至十二岁的童蒙养正阶段,根据儿童德性静净、记忆力强的特点,要用中华经典智慧熏习和陶冶,诵读中华经典比较好,让学生学做人、学做事、懂文明、讲礼仪;十三岁至十七岁的少年养志阶段,根据学生知识渐开、崇尚楷模的特点,教育学生学习经典,以名人先贤立志成材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,驱动少年为了理想而努力学习和自强不息。从十八岁以后的成人养德阶段,根据学生修身立业、将入社会的特点,坚持用中华经典哲理为指导,做好立德树人,奉献社会,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出贡献。最后他明确提出,要加强中华母语教育,让学生学好中国字、说好中国话;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经典的涵意,切实掌握中华经典的精神实质;要继续推广中小学校师生经典诵读活动,使经典诵读活动抓出成效。